安宅周王廟前罕見護城河 三百多年歷史
(記者宋國正報導)澎湖傳統漁村的安宅里,近兩年元宵節周王廟前除堆疊二萬四千斤及二萬六千斤的大米龜,成為地方特色外,其濱海寧靜的小聚落,亦出現一條罕見的「護城河」,不僅捍衛著當地里民的日常生活作息,其弧形造型的福安橋,更成為安宅的表徵,當地耆老說,福安橋距今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
安宅里為馬公市最北一里,位於馬公與湖西交界,控扼馬公進入湖西的交通要衢,常住人口數在數百人之譜,里民仍有傳統純樸生活,多數以捕魚維生,對外出入門戶,則以福安橋相連,蜿蜒的水道宛如護城河般,捍衛者安宅里民的日常生活作息,而弧形造型的福安橋其歷史已達三百餘年,橋旁並豎有石碑為憑,早與當地生活融為一體,更成為安宅的表徵。
距今約有三百年歷史的福安橋,歷經二次重建,現貌係於民國七十三年八月重建,由於當時任安宅里長的柯日新,向謝有溫縣長爭取補助款二百八十餘萬元興建,按照古圖重新建造,採取傳統式中國橋樑建築,橋樑長兩處狹窄,彎如弧形,並以澎湖玄武岩石寮鋪造而成,以五月日夜時間興建海岸圍牆,使得安宅廟埕更為寬廣,並直通入海,為淡、鹹水交接口,可遠眺海港中的石敢當,風景十分美麗。
福安橋下設立三座拱門,每當海水漲潮,洶湧的海水,就會蔓延至福安橋內側水道,使得架設水道上方的安宅里活動中心,放眼望去水道中,皆是蔓生的青苔與海菜,影響到視覺感官,並易滋生惡臭,當地居民在拱門加護欄,阻止海水倒灌,並在水道中養殖錦鯉,美化當地環境,讓安宅的福安橋成為著名觀光景點。
記者:宋國正報導 / 2010/04/18 14:00:00
資料來源:澎湖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