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群島上有五個村里自古迄今的地名都叫做「寮」。如馬公市前寮里,白沙鄉後竂村,湖西鄉南寮村、北寮村及西寮村。

  「寮」這個字,將閩南話解釋成國語就是「茅屋」。但是,澎湖島上的樹、草不多,沒有建茅屋的建材,因此建「寮」的材料主要是珊瑚礁及自大陸運來的木板。

  這些「寮」為什麼有方向之分?例如前後東西南北寮?因為在古代,先民自大陸移民澎湖時,多在澎湖南分海岸登陸,登陸地點就是島的前面,如馬公市前寮里,先民就是在前寮一帶海岸登陸,因此從「寮」的分別方向,可知先民移民澎湖有先來後到之分。

  再如,既然島的南方有個聚落叫做「前寮」,那麼後來的移民在白沙鄉落戶時,就叫做「後寮」。

  至於湖西鄉的三寮─南寮、北寮、西寮(早年叫做中寮),極可能是同時來到澎湖的移民群,時間可能在清朝道光年間,因為道光年間是澎湖的移民高潮期之一。

  「寮」是用最簡單的建材搭蓋而成,開始時只有一幢,後來的移民凡是血緣、地緣相同的所謂同鄉,就在一起建「寮」比鄰而居,因而漸成族群聚落。

  除了前述五個村里叫做「寮」之外,目前還有不少村里中,以局部幾十戶或幾戶人家分別叫做東、西寮,顯見古代的大陸移民來到澎湖時,開始都是隨地搭個「寮」暫住,不料移民愈來愈多,而形成村落。

  此外,湖西鄉西寮,最早叫做「中寮」,目前已改為中西村。這個「中寮」聚落顯然是後到的移民,因為當他們來到澎湖時,已有前後南北寮,因此只好取名「中寮」,而且中西村的位置是在澎湖本島中央。

  澎湖地方政府所以將它改名「中西村」,是將古代原名「中寮」和晚近改名「西寮」合在一起,就叫做「中西」村了。

資料來源:澎湖逍遙遊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