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廂沒人理 澎湖石滬 加速消逝中 疏於維護 老成凋零、技術傳承面臨斷層


【李月華/專題報導】

  從空中俯瞰地球,澎湖的石滬群是顯著又美麗的地景。可惜的是,這種古老的「海撈器具」由於近海漁源枯竭、失去經濟價值而疏於維護,加上老成凋零、技術傳承面臨斷層,正在加速消逝中。

  石滬是一種世界性的海撈活動,漁民在潮間帶築石堤,漲潮時游入石滬的魚兒在退潮後困在滬中任人捕撈。這種原始的捕魚方式早在新石器時代即已出現。根據文獻記載,澳洲、夏威夷、芬蘭,亞洲的韓國、日本、琉球、台灣、菲律賓等太平洋諸島都有石滬分布。

  澎湖是全台擁有最多石滬的地區,吉貝石滬群則是澎湖石滬的表徵。根據澎湖文化局統計,其數目逾574口,但隨著近海魚源枯竭,石滬漁業逐漸解盔卸甲,部分倒塌或散形的滬口達357口,完整堪用的雖仍有217口,但實際仍有功能的僅見於吉貝、赤馬、通樑等村約10 0口,漁獲量極為有限。

  澎湖石滬中,狀似雙心相連結的澎湖七美雙心石滬最是美麗,也是國際聞名的澎湖地標。石滬的修築勞師動眾,西嶼鄉牛心灣石滬在7 0年前動員5位師傅、8名小工,費時3年多才完成。完工後的定期維修也是大工程,因此石滬通常是由一群人或家族共同擁有,個人無力負擔。

  目前,澎湖石滬並未被指定為古蹟或歷史文物,所幸在文建會文物保存計畫專案的補助下,澎湖高中教師林文鎮這個夏天首度召集一批匠師,在石滬最密集的吉貝進行「保存、活用、人才培育、宣導」工作。

  今年76歲的牛心灣石滬主人楊秦化,是少數還在巡滬的在地人之一,他說:「老的都做不動,要不就回去了(指去世),只剩下阮這種少年ㄟ還在做!」輕描淡寫一句話,道盡石滬的晚景滄桑。


資料來源:[中時晚報] 2004/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