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亭一對石獅 大有來頭
重建完成的馬公觀音亭,列入國家古蹟,除了宗教信仰中心之外,也是古蹟林立的場所,廟前一對石獅,除了造相莊嚴肅穆之外,更是大有來頭,原本設置在澎湖廳通判衙前。
觀音亭位於馬公市區西岸,建於清康熙三十五年(西元一六九六年),由澎湖遊擊薛奎倡建,供奉南海觀音菩薩,為百年古剎,光緒十年(西元一八八四年),法軍侵澎,不但廟宇被法軍所毀,甚至連廟內所存的名貴古物也被法軍掠奪一空,劫後廟貌全非,至光緒十七年(西元一八九一年),總兵吳宏洛才捐銀重建。
由於觀音亭不僅是信仰的中心,同時也相當具有歷史意義,因此列入三級古蹟,但因年久失修,經縣府積極向內政部爭取,完全仿古興建。
經過二年多工期,日前終於完工入火,除了恢復信仰中心之外,同時也古蹟林立,初建於康熙三十五年的古鐘,而現在廟前的一對石獅子,則是民國十二年日據時代,由原澎湖廳通判衙前移往。
根據歷史考證,該對石獅為清光緒十三年(西元一八八九年),澎湖總署成立,遵古工法設立雌雄雙獅,就在現今合作金庫位置,而雌雄雙獅分別出於名家彭海樂、林勇,彭以巧藝塑雌獅,林則以精技塑雄獅,石材並非石頭,也不是水泥,而是以石灰、糯米漿、黑糖水製成。
資料來源:澎湖時報 2005/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