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嶼二崁村 澎湖少見單姓村落

  本縣聚落大多位於避風的崖邊水隈,統稱之為「澳社」,西嶼二崁聚落在清朝咸豐以後就叫做西嶼鄉二崁社。除是澎湖相當少見的單姓村落外,其民宅多數坐西朝東而建,因此每一家子孫巷的「巷門」都位在同一條平線上,做為居住單元之間的內部連繫通道。

  二崁村和澎湖一般聚落一樣,居民來自福建金門(夏興),絕大多數皆靠旱田耕作、淺海捕魚等採集經濟糊口,而形成一個少見獨立的單姓村落,全村居民都屬同一血緣(姓陳)。因此村中甲頭的劃分也以「房份」為依據,此為二崁「四房」的由來。

  二崁不僅全村姓陳,居民多數皆坐西朝東而聚。聚落中的住宅單元由一些寬窄交錯的巷道串連成習稱「梳式佈局」的類似棋盤格的配置。民宅正門前的巷道(俗稱門口路)通常較寬,每戶依基地的大小自行留設,除了連繫鄰戶的大門之外,還要考慮到自家婚喪活動時出入的寬度。側面的巷道俗稱「巷路」,依據澎湖民間習俗,相鄰的兩戶必須協商,各在自己的土地留設約一尺半的寬度(合共三尺),做為聯絡前後的輔助性通道。並列成排的住宅,每一家的子孫巷的「巷門」通常都位在同一條平線上,做為居住單元之間的內部連繫通道。

  由於民宅多採同向配置,所以正門多面對前一排居住單元的背面,因此後排房子的基地定要高過前一排,以便合乎住宅正身間的祖宗,神明不能被前面的屋頂擋住的風水觀念,而形成漸次昇高的側面景觀。 二崁聚落住宅單元前後對齊、左右併列的整齊配置,使得各家戶之保持著相當暢通的連繫動線,尤其是各戶的「巷門」(側門)因為位置接近廚房、儲藏室和正身前的抱廈(亭下),而成為服務性動線的主要孔道,而且巷路是聚落中最陰涼的戶外空間,各家主婦常在門口閒話家常或做家事,所以「巷子頭附近的巷道」即成了各家戶之間最重要的社交管道。


資料來源:澎湖時報[200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