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名「八罩」望安 風土民情大觀


前言

  望安舊名「八罩」,位於馬公南方海域,介於澎湖本島與七美之間,距馬公半島約十八浬,距七美約十一浬;望安島長約四公里寬約一.八公里,略呈長方形如兔立狀,面積約一.一七平方公里,是澎湖縣第四大島。望安本島可分為四個村,全島約有四百餘戶人家,居民一千七百餘人;島四周海岸線蜿蜒曲折,玄武岩海崖氣勢磅礡,島上地形緩緩起伏,中央岡丘地帶草原萋萋,無垠無涯,牛群怡然的悠遊其間,頗似歐洲的田園風光,美景天成,敞徉其中,令人留連忘返,故有「蜜月島」之美譽。除此之外中社古厝、望安文石,柔軟沙灘、野生天人菊,及附近海域群島風光,都令人留下深刻印象,望安之迷人正如它的地形平坦或起伏舒展著,且恬靜自然遠在塵囂外,在您意想不到的風景線上印烙著。

  望安鄉在清朝時叫做「八罩」,而「罩」這個字閩南話則是指湊在一起的意思,而「八罩」就是指八個島出湊在一起,成一個行政區域,至於到底是哪八個島,自古至今眾說紛紜,有人說是望安、將軍、東吉、西吉、東嶼坪、西嶼坪、花嶼及貓嶼等八處,也有指望安、將軍、東吉、西吉、嶼坪、花嶼、虎井、桶盤,姑且不論究竟是哪八個島,反正「八罩」就有八個島組成就是了。


中社古厝

  原名花宅的「中社古厝」係由蔣故總統經國先生民國六十年巡視花宅時,就其地理位置為本島四村之中,加上全村住宅皆為年代久遠建築,是難得一見的百年古厝,即改為「中社」。目前是澎湖地區保留較完整的集體古厝民宅,宅內斑剝的壁垣,可以感受到此地的先民與大自然抗衡的堅忍精神,歲月的痕跡留下了令人思古的幽情。保有完整古厝的中社村,是台灣僅有的集體民宅遺址,過去有一部陸芬主演的「摸乳巷」電影,即在中社花宅拍攝,而遠離塵囂之外的這一片樂土,一物一景都是以引發思古幽情,目前政府已決定在中社建設一個文化村,以保存古蹟,垂留後世。

  • 網站說明:有關望安中社地名由來,根據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94年10月所提供的澎湖人文史蹟資源解說手冊第114頁所顯示,為蔣經國先生於民國60年訪視望安時,因為該村地理位置居於望安島的中央,遂改名中社。事實上這段地名的由來是錯誤的資料論述。 完整說明:中社地名由來

鴛鴦谷

  鴛鴦谷,山高三十餘公尺,日據時代為本島村民防空避難所,整個山谷挖空有十一個防空洞,現已經規劃完成,並興建涼亭及露營區及挖掘整頓山洞,完成後,其壯觀不亞於澎湖西嶼鄉的西嶼西台。


古馬鞍山由來

  位於鴛鴦谷對面之一獨立島嶼,日據時代為日本人欺壓本島居民之獄所(故稱望夫崖)。日據時代,民間醫療落後,當時坊間流傳一病症(霍亂),懼怕為絕症,故日本人便將其帶病者帶往馬鞍山嶼,讓其自生自滅,而其配偶位於本島鴛鴦谷,與其馬鞍山對眺思親,其處境倍感心酸。


東垵村網垵口

  網垵口位於先史宮前,為一天然海岸線港灣,潔淨無污染的白色沙灘,綿延約一公里長,為光復後村民半夜曳網(牽罟)捉魚之唯一地區。


天台山

  天台山是望安島上的最高峰,海拔五十三公尺,也是聞名於世的望安文石出產地。天台山一望無際的草原,牛群怡然其間,令人留連忘返。世俗塵念盡拋諸腦後。山上有一巨石,石上留有腳印,傳說八仙之一的呂洞賓遊時留下的腳印,在山下方的海岸有著壯觀的玄武岩海崖奇景。故「天台仙境」名非浪得。


東西嶼坪

  位於望安島南方的東、西嶼坪,距七美南滬港僅六浬,東嶼坪地勢高峻,人口僅三百餘人,附近暗礁重疊,水道縈迴,西嶼坪屬小方山地形,村落多建於高台地上,居民只有一百餘人。


貓嶼

  為大貓嶼和小貓嶼二島並排而立,遠看有如兩隻貓在海上追逐,因而得名,地屬澎湖縣望安鄉,屬無人島,最高處海拔七十九公尺,為澎湖群島之最高峰,四周均為斷崖,不易攀登。由於貓嶼的自然地形如此險惡,距離馬公又有三個小時的船程,以致人跡罕至,鳥兒們才得在此繁衍種族,堪稱鳥類的天堂。目前在貓嶼島上繁殖的有燕鷗、玄燕鷗及白眉燕鷗,是全省碩果僅存的燕鷗繁殖棲息地,備受國際鳥界重視。目前在貓嶼島上繁殖棲息的玄燕鷗及白眉燕鷗,粗略估計約四、五千隻以上。


將軍嶼

  與望安島隔海東西相望,最近距離僅三百公尺左右,從潭門港至將軍嶼約為一.五公里,島上只有一將軍村,卻是望安鄉最繁華的聚落,舟船雲集,房屋櫛列,素有「小香港」之稱。將軍島上的文石素負盛名,與望安的天台山文石品質不分軒輊,而當地的文石並非礦脈型,而是呈零星珠粒狀,有些更大如雞蛋,但因採挖熱潮過礦源枯竭,現在要再找到好文石,已是不容易,不過,有心的遊客仍可到附近的帆船嶼海崖碰碰運氣,或許會有意外之喜。將軍嶼東側海域岸,有一座柱狀玄武岩矗立,遠眺猶如揚起的石帆,所以被稱為帆船嶼,該島退潮時與將軍嶼相連結,居民常在該島採紫菜,附近海岸地形多變化,海水澄藍,是一處良好的釣點,也是前往將軍旅遊的一個觀光據點。將軍島上有三座廟宇,分別奉祀明末遺臣李將軍的將軍廟,奉祀瘟神赫府王爺的求安宮,及主祀林默娘媽祖的媽祖廟,概多建於明、清之際,是將軍居民向大海挑戰的精神依託。踏上將軍嶼,即可感受其迴異的風貌,不論在建築上、民情風俗上或地理景觀上,都能給人全新的感覺,暑假到了,或許撥出些時間,遠離塵囂,遠離人擠人的觀光據點,到將軍嶼一遊,心靈上會有不同的感受。


花嶼

  為澎湖群島地質型態的異數,底盤以花崗岩為主,表面地質則以珞岩為構成要素。西北端有「花嶼之光」的燈塔,光照數十海浬,景緻迷人。


植物生態

  草原植被是望安島最普遍的植物相,自天台山而降,環顧四周盡是寬闊的草原景觀,植被的組成以禾草最占優勢,或具有堅韌且可節節生根的匍匐莖,或具有強鑽穿性的根系與強的分蘗力,或能生產大量抗乾旱與鹽分的種子,常見如牛筋草、狗尾草、龍爪茅、孟仁草等。在禾草比較稀疏的地表,經常有成叢的天人菊,以及低矮或匍匐生長如澎湖大豆、土丁桂、飛揚草等的草本植物雜生其間,少數如傶葉牽牛等,有時則會纏繞在其他植物身上。灌木叢作零星散布,其樹枝瘦弱易斷且端常是焦枯的,長勢更因強風的吹襲而呈單一方向生長或倒伏,常見如銀合歡。濱海地帶,最前線往往是匍匐蔓生的馬鞍藤植群,其間偶爾有蔓莖侵入,高大的植物與灌木如苦蘭盤、林投、龍舌蘭等,多是著生在背風的崖壁或陡坡間,其下經常混生不同型態的草本植物,如飄拂草、土牛膝、小葉括根、澎湖爵床、濱豇豆等。在人文匯集的區域中社住宅區、望安等,大型樹就顯得普遍多了,唯大多是因應或各人觀賞,或房舍與耕地綠籬,獲墾地定砂防風,或社區綠化而由外地引進,如南洋杉、朱槿、九重葛。此外,在城鎮道路兩旁的草生地間,偶爾則可發現澎湖決明,其成熟種子炒熟沖茶,可為明目降火的清涼飲料。


望安諸群島

  望安群島中除望安島及將軍澳嶼外,有人居住者尚有東嶼坪、西嶼坪、花嶼坪及東吉等島。附近有頭巾嶼島群及南鐵嶼,大小島嶼羅列,形狀甚為獨特。西方的花嶼是台灣省的最西點,其地質結構在澎湖群島中另成一系,是和大陸福建完全相同的玢岩,人口五百餘人,島的東北角有一「仙腳印」,為右腳所留,和望安島天台山上的腳印屬同一傳說。此外,花嶼東南海面有大、小貓嶼及草嶼等無人小島。

  東南方的東吉島,狀如女人雨靴,居民原有一千餘人,近年外流情形極嚴重,目前僅剩下一百餘人;島北側有燈塔一座,建於民國二十七年,照明十九浬,指示高雄馬公間航線,因其東面海域即為險惡的「黑水溝」,自高雄搭台華輪前往馬公,必先經此燈塔。其西約距三浬的西吉島,北側海岸直崖峭壁,甚為陡峻,西吉原有人居住,因人口逐漸外流,至民國六十七年時竟只剩二十餘人,故政府乃輔導其遷村,目前已成無人島。東吉島居民於島上放牧羊群,現尚有三十餘頭,當行船經該島附近時,隱約可見到黑白相間的羊群在山坡上低頭吃草。

  若要前往望安島及將軍澳嶼以外的其它島嶼,則可雇請鄉公所經營的交通船「望安號」或「益安號」,但前往花嶼、貓嶼或東吉,單程需一小時半以上,東嶼坪或西嶼坪則需近一小時,沒有二日以上的行程安排,恐無法前往暢遊。八罩群島位處海隅,先天具有粗曠的風貌及孤離的個性,除了望安島,周圍的各島嶼也都各具特色,觀光發展正有待積極規劃與開發,為保持其特有的風貌與個性,應掌握其景觀特色,必能成為世外桃源般的離島旅遊勝地。


地質

  澎湖群島大小不等的六十四個島嶼中,除了花嶼一島是由安山岩質的熔岩組成保留外,其餘各島嶼皆由裂隙式火山爆發形成的玄武岩質熔岩與層積岩夾層構成。初期的玄武岩質熔岩多屬於海底火山的噴出岩,具有水平板狀節理,並夾有數層含海相化石的沉積岩層。而後陸續噴出的熔岩則具有顯著的柱狀節理。澎湖群島各島嶼的地貌以及各夾層沉積岩的沉積面積十分平緩,因此推斷各島嶼的平坦應屬於真正的熔岩流台地面,而非由差異侵蝕所形成的侵蝕面。


休閒漁業|夜照小管正熱門

  澎湖縣刻正進入觀光旺季,許多遊客抵澎觀光旅遊相當頻繁,其中以望安等「夜照(釣)小管」的休閒漁業活動,感性與知性兼具漁民生活清苦的體驗,讓遊客趨之若鶩外,亦成為遊客旅遊活動的新寵。每年五月至九月期間均為小管漁汛期,在過去屬於地方傳統的漁撈作業,目前已有部分漁家將整個夜捕夜釣小管的過程安排成為遊客的旅遊休閒活動,推出後甚得遊客的喜愛和參與,因此要吃新鮮、風味獨特的小管,一飽口腹之慾,現在是最佳時刻。船家說,過去漁民的漁撈活動完全無法讓遊客親自參與,但是經過安排與規畫後,遊客不僅對這項漁撈活動有參與和成就感,同時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體驗,因此政府有關單位,應該全面有效規畫發展縣內部分可以轉型的傳統漁業轉型為休閒漁業。傳統的夜照夜釣小管生活技能,主要以俗稱棒受網或焚寄網,針對小管夜間具有趨光性的習性,藉由集魚、下網或下竿、誘小管逐光進入底袋後起網,遊客從中參與漁民清苦的生活點滴中獲得難得的體驗,是這項活動精義所在。


資料來源:澎湖時報 2006/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