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澎湖傳統工業 探索磚窯遺產


  為了響應全球國際文化資產日主題為工業遺產,國際文化資產日「工不可沒、廠獲新生」今年活動主題,澎湖縣文化局昨(七)日在文化局長曾慧香的帶領下,親自探訪紅羅村磚廠、果葉村灰窯及林投村的空石磚廠,讓民眾瞭解工業遺產在歷史上的重要性與教育意義,並邀請到文史工作者呂文雄老師為大家講解傳統工業遺址。

  該項活動除了有本縣民眾近百人報名參加,還有遠從苗栗及台北的民眾也特別來參加,這項富有歷史價值的產業遺址。

  澎湖早年與外界交通不便,本島物資不易供應到澎湖,居民充分利用本島資源,創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工業產業。例如取砂砱燒石灰的灰窯業、挖黏土燒磚的磚窯廠、採砂砱製模的空心磚工廠等,都曾在常民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回憶。

  文化局長曾慧香表示,為維護傳統工業精神,保存在地資產,喚起在地居民認識這些因時空交替而逐漸沒落的工業遺產,特配合國際文化資產日,於昨(七)日辦理「傳統工業.磚窯之旅」。尤其,澎湖早期的建材,大都是就地取材,以本地盛產的玄武岩、(石老)(石古)石為主,再搭配一些從外地輸入的木材、其他石材,來構成建築主體。

  曾局長說,歷史見證台灣的水泥工業逐漸發達,產量增加,以水泥製作空心磚、屋瓦的水泥加工業也隨之興起,建材的種類也日新月異,讓這些傳統工業遺產成為地方的一大特色工業產業。

  文史工作者呂文雄表示,澎湖工業遺產在工業史上的價值長期被忽略,藉由系列活動希望能喚起民眾對工業遺產的保存與關心。

  隨後曾局長在呂文雄陪同解說下,參觀正在積極著手研究磚窯未來走向的紅羅村李正宏磚場,廠內陳列了豐富的當時磚窯的製造器具及製磚窯在澎湖發展的經過。

  最後,一行人在呂文雄的解說下,又抵達了(廾果)葉灰窯及林投空石磚廠的前後興衰過程,灰窯為目前全縣僅存的遺跡中,最為壯觀也是最具特色的產業建設;而空心磚場則受紅磚與鋼筋水泥逐漸普及,成為一項沒落的夕陽工業。

  曾慧香強調,澎湖如能將這些荒蕪的遺址經過整理,結合當地的特色發展成為一個著名的生態、產業及文化觀的景點,將可讓澎湖成功的推展農業產業化、生態觀光化。

資料來源:澎湖日報95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