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化石 陸續修復 排期展出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昨首度公開該館費時一年多修復的珍稀鱷魚化石:包括全球唯一保存最完整的侏儸紀狹鼻古鱷;首件近乎完整的磷礦森林鱷。此外,該館積極修復研究去年在澎湖挖出的馬來鱷,該館地質學博士程延年說:「澎湖馬來鱷經鑑定為全新品種,未來可能成為新的屬。」
難得一見
澎湖馬來鱷化石目前修復達七成,預計今年九月公開展出。程延年說,澎湖馬來鱷是本土性鱷魚,出現於一千五百萬年前至兩千萬年間的中新世,在台灣、日本及廣東沿海出沒。該館助理研究員單希瑛說:「以前在台南菜寮溪發現的都是一百萬年以內的更新世化石,而且只有零碎的頭骨或脊椎骨,不似這具如此古老又完整。」
狹鼻古鱷距今1.8億年
科博館另自國外購進多具珍貴古鱷化石並修復,預計在明年暑假舉辦「古鱷類化石群」展,這些化石昨首度亮相。其中年代最久遠的是距今一億八千五百萬年前的「狹鼻古鱷」;程延年說:「侏儸紀時期陸地霸主是恐龍,活躍在水中的就是此鱷,這件標本全身完整保存,甚至可見皮膚化石及牠臨終前的最後晚餐--在體內未消化完全的菊石、箭石喙狀硬殼等。」
至於在摩洛哥出土的「磷礦森林鱷」,是全球首件半埋藏姿態、又近乎完整的珍稀標本。程延年說:「此鱷將做為策劃中『海中蛟龍』特展的主角,放在門口。」至於「美洲短吻鱷」的復原裝架的標本和原有地層合而為一,上方還有細碎貝類化石。
該館屆時將同時展出兩具並排的河口鱷,這是東南亞現生鱷,來自印尼群島,分別被裝架成匍匐休憩及奔行半直立等不同姿態,也可供現生鱷和古生鱷的明顯對照。
太空隕石將同步展出
此外,科博館明年暑假也將同步展出館藏的六十多件岩石礦物,包括來自外太空的隕石及從兩千九百公尺深的菲律賓海床取出的錳核。科博館地質學組主任何恭算說:「礦石中含不同的微量元素,以不同波長的紫外線燈管照射,就會反射出不同色彩的光線。如『夜明珠』其實是螢石,含銪就反射藍光。」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記者黃任膺/ 台中報導2007/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