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地名之旅Part67 八罩 網垵 望安
望安鄉清朝時代叫做「八罩」,設「八罩巡檢(地方官,九品)」,管轄「網垵」及「水垵」兩個「澳」(類似現在的鄉)。
網垵澳管轄「網垵社」(今東、西安村)、「將軍澳社」(今將軍村)、「東吉嶼社」(今東吉村)、「西吉嶼社」(今西吉村)、「嶼坪社」(今東、西嶼坪)、「大嶼社」(今七美鄉)。水垵澳管轄「花宅社」(今中社村)、「水垵社」(今水垵村)、「花嶼社」(今花嶼村)。
「罩」這個字閩南話是指湊合的意思。「八罩」就是指八個島嶼湊合在一起,成為一個行政區域,那八個島嶼呢?自古至今有兩種說法,但都有爭議之處。
一是指望安本島、將軍島、東吉島、西吉島、東嶼坪、西嶼坪、花嶼島、貓嶼島。
有爭議之處是東、西嶼坪古代不分兩個島,只稱「嶼坪社」,及貓嶼島因為它是無人島,未列行政區域。
二是指望安本島、將軍島、東吉島、西吉島、花嶼島、嶼坪島、虎井島、桶盤島。
有爭議之處是虎井及桶盤兩個島未列在「八罩」行政區域內。
將有爭議的問題暫擱一旁,總之在古代,官府是將澎湖南部海域的各島嶼規劃成一個行政區管理,古代七美鄉只是個聚落,叫做「大嶼社」。
「八罩」這個地名取自何時,已無從查證,不過在清朝光緒十一年第一任「巡檢」陸瑞銘到任時就稱為「八罩巡檢」了。
「網垵」的「網」是指漁網,「垵」是指港口,它的含意是「港口都是漁網」,就是說這個島嶼的居民都以捕魚為業。後來改為「望安」,在日據時期,前半期叫「網安支廳」、「網安區」,後半期改叫「望安支廳」、「望安庄」,光復後才稱為「望安鄉」,並將「大嶼庄」劃出去,成為另一個鄉:「七美鄉」。
資料來源:澎湖縣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