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地名之旅Part37牽罟村.林投
湖西鄉林投村,清朝時代是鄉治所在地,叫「林投澳」,轄區包括「太武社」、大城北社」、「隘門社、「尖山社」、「良文港社」、「林投社」。
林投這個地名,由來單純,取當地一大片林投作地名。相傳,在清朝時代,村落沿岸的林投林,西自村落西側坡地,向東延伸到「烏泥(土)」長約三百公尺,是澎湖群島上林投林最茂盛的地方。
林投這種植物,屬露兜樹科,生長在海岸,能抗風、耐鹹、鎮砂等作用,因此能從清朝時代存活到現在:它是澎湖土生土長的植物。
林投是學名,俗名叫葦露兜、露兜樹等。
令人遺憾的是,它仍然不堪環境改變及歲月侵蝕,如今僅遺留一部分,估計不超過一百株,原來的林投林地,一部分是建了住宅,大部分作為「林投公園」用地。
林投村的沿革歷程是,日據時期前半期,屬馬公支廳湖西庄管轄,叫做林投,後半期由「廳直轄」隘門區林投澳管轄,叫「林投鄉」,「鄉」,相當現在的村。
據了解,清朝時代的「澳」(類似現代鄉治所在地)所以都設在靠近海岸的村落,是因為要配合軍防,例如「嵵裡澳」、「奎壁澳」、「林投澳」等,在「林投澳」的東海岸則設有「良文港汛」軍防據點。
自明朝到清朝末期,林投村海岸都是「倭寇」(日本海盜)登陸的海岸之一,明朝中期「大嶼」(七美)島七美人相邀投井殉節,就是因為「倭寇」先在「良文港」及「林投」海岸企圖登陸,被明軍驅離後,因而改在「大嶼」登陸,在島上劫財劫色,七美人因不願被沾辱而投井自盡。
林投村的特點是,自清朝初期一直到光復初期,都是澎湖牽罟較有斬獲的海岸之一,牽罟圍捕的魚類主要是「紅新娘」─澎湖名貴海鮮。
民國五十年以前,牽罟捕撈「紅新娘」仍然是林投村民的重要副業,之後由於魚資源日漸枯竭,如今已無「紅新娘」可捕,林投牽罟因而跟著式微了。
資料來源:澎湖逍遙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