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擋沖犯二崁村民安置「石碑公」保平安
獲文建會列為古聚落保存區的西嶼二崁村民,有一種抵擋沖犯的傳統習俗至今流存,即是在建築物周遭、牆壁或空曠地方,鑲嵌、安置「石敢當」(石碑公),以確保家人及村民的平安。
當地耆老說,二崁村的石敢當多以本縣特產的玄武岩為材料,形狀皆為長方形,大小寬厚沒有一定的尺度,石頭上則陰刻石敢當三個字,也有沒刻上任何字跡。石敢當安放的位置,或在厝前、或在厝側,也有安放於厝後的圍牆壁裡,視犯煞的方向與角度而定。若是整個村子都犯煞需安置鎮煞的石敢當,則以整個村子的地理方位來決定安置的地點,石敢當也改用較大型的碑狀或塔狀。
石敢當的安置,通常請道士(俗稱師公),或請廟裡的福倌處理。安置前,必須先在石敢當上「入神」。施法入神儀式,由入神者左手拿三根點燃的香,右手拿著畫有符令的「紙頭」(紙頭又稱異金紙或稱金股,是一種米黃色一面光滑、一面粗糙,略似粗紙的紙張,裁成約八公分寬、十八公分長的紙條),口中唸著咒語,同時將右手中的符紙點燃,對著石敢當畫符,整個過程即稱之為「入神」。
另外一種入神法,廟內福倌說,即是用一管新的毛筆,醮染硃砂,以「點眼」的方法入神。何謂點眼入神呢?就是先以筆向天空虛揮一下,再向地一點,然後向石敢當點去,點過眼的筆須收藏至屋內或神桌上神像的左側。入神後的石敢當在安置時,要摺紙頭插放在石敢當後面四上方及左、右兩側(紙頭的摺法以三張黃金紙略攤開而相疊,由一個角開始捲摺,使成長條形),安置好之後,摔一下淨鞭,燒三根香插在石敢當前,就完成整個安置的儀式。
村人說,家裡或周遭奉祀石敢當的民眾,每年必須依例拜祭三大節日(清明、中元、過年),拜拜時葷素不忌,祭品多寡不拘,全憑心意,但須燒香、燒紙錢。
資料來源:澎湖時報[200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