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1-10-12
- 最後登錄
- 2015-8-29
- 閱讀權限
- 200
- 積分
- 603
- 精華
- 17
- 文章
- 525
|
世界母語日有感,多用澎湖台語和我們的孩子對話吧
初上台北說著一口流利的澎湖腔音台語,初次發現即使是台語也因地緣關係而各地迥異,也第一次以「澎湖台語」的歸類被劃分為奇音異語的地方母語,如此並不覺得難堪也不覺得無法融入交際互動,反而覺得這是身為澎湖人的語言特色,有時身邊台灣友人會跟學一些澎湖有趣的台語發音,諸如「你」的澎湖台語發音『路』,台灣本島台語普遍發音為「力」;又如「玉米」在台語中普遍發音『番ㄇㄟ』,澎湖某些鄉市發音則為三音節的「番洛穗」,這些有趣的澎湖母語發音反而成了與台灣友人良性互動的媒介之一。
旅居台灣15年後回到澎湖,慶幸自己仍能以一口流利的澎湖腔調台語和家鄉的父老親長對話溝通,可以聽懂九成九的台語,也約莫可以唸出九成的台語字句發音,因為即使離開澎湖也不曾有過割捨母語的念頭,這是從小到大在這塊土地上使用的語言,多數身邊的同鄉在日常生活中對話的親切音調,當年殖民主義時代,列強消滅弱國的終極手段就是消滅他們的母語,足以凸顯語言對一個地區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放眼今日澎湖年輕一輩的語言使用習慣,觀察年輕父母一輩教育子女的語言使用,澎湖的母語正逐漸被刻意去教育與去傳承,許多年輕人在澎湖生活不會使用台語也無法和老人家進行對話溝通,許多家庭讓自己的小孩子從學校到同儕互動,乃至於回到家裡後都沒有接觸澎湖台語的機會,這意味著未來的十年後,澎湖台語中諸多較為冷門的字眼可能就會逐漸失傳,語言代表的是記憶與文化內涵,許多流傳百年的文化與生活事物必須透過華麗與優美的台語發音才能貼切地展現韻味,甚至許多智慧俚語都以台語歌謠或口頭禪的形式傳頌,語言也蘊含著祖先生活智慧的堅毅與含蓄,當澎湖的下一代不再熟悉自己土地的母語時,其實就是澎湖許多百年文化與記憶開始被拋棄之日。
縣府4日上午在石泉國小辦理101年度臺灣母語日「母語 咱就大聲講」活動進而提倡使用母語,以保存語言和文化的多樣性,包括靜態展示本縣推動母語優良學校資料展示以及展示本土語言教材。另外也有閩南語民謠直笛演奏,閩南語唸謠。更有趣的則是逐家做垺講俗語,由老師帶領學生一起闖關,透過母語機智反應展現母語趣味。
對於各國小推動母語教學與縣府辦理母語日活動給予肯定之餘,而母語的保留與傳承則更有賴生活中的使用與傳播,如何透過平常居家或社群互動機會多使用母語進行對話溝通,對於保留地方母語則有更多的助益,澎湖雖小,然吉貝的音調或西嶼的音調,七美的音調或澎南的音調,乃至一個聚落的差異就有著許多語言發音的不同,馬公本島的鄉親上了吉貝就不見得聽得懂吉貝台語的音調,這就是區域與文化差異內涵,仔細探究每個島嶼或聚落的母語差異更可以透過這些語言得到一些有趣的地方文化知識。當語言走到需要被保護時,也代表語言的危機誕生,當我開始教育下一代時,我一定會讓他學會道地的澎湖台語,能和國語交相流利使用,引用電影末代武士中日本明治天皇的結語:「我們要過更好的生活,但我們不能忘記我們來自哪裡」,澎湖台語可以告訴下一代我們來自澎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