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1-7-26
- 最後登錄
- 2018-5-7
- 閱讀權限
- 200
- 積分
- 5057
- 精華
- 9
- 文章
- 2716
|
打通中正、永安橋,內海之生死課題搬上台面
這幾日縣府提出了打通中正、永安兩橋基底,以擴大水域流通面積挽救內海的規劃,自當有正反意見與不同專家見解,目前似乎尚無定論也等待凝聚專業評估及民意所向,但縣府這個提議卻把蒙眼許久的內海存亡議題搬上台面,迫使個個領域的在地人士不得不去面對內海之歿的問題,從議題的領導到未來可能性的創造來說,縣府這個作為倒是漂亮的出擊,誰敢否認澎湖內海水質惡化、生態枯竭與環境衛生的諸多問題呢?不單單是中正、永安橋的問題,是整個內海生態循環與澎湖本島都會發展的問題,更宏遠來看必須同步檢視風櫃至青灣這段陸連島的濬通是否存在對內海改變的契機。
縣長日率同工務處同仁親自前往中正、永安橋巡視,實地了解兩座橋樑路堤段開通規劃,提出以加大跨距,擴大通水面積,以利內灣海水交換,創造澎湖內海的生物多樣性,恢復海洋生態永續利用。這個提議很快在地方上引起討論,民間與官方甚至議會都有許多看法,串連起湖西至白沙的中正及永安兩座橋樑如擴大流水面積是否有助於內海水域活化一下子成為地方顯學。以往中正橋及永安橋之堤體以孔隙堤方式興建,內外之海水可以藉由漲退潮進行對流,對於海水交換尚無造成太大影響。惟經民國65年及86年的二次改建,考量工程安全性經費將路堤改為不透水型式,分別採三跨及單跨之混凝土預力樑構造,其餘部分為路堤,雖將道路截彎取直,但卻阻礙海水交換性以及限縮生物廊道,導致內灣水體交換率降低,影響內海灣的海域生態。
縣府思考此問題應非一朝一夕,所以官方也提出了初步工程調查評估規劃,並列為重大施政工作,預計將中正、永安橋打開路堤為百分之百,增加通水斷面,改善海水交換率,並進而擴大範圍將澎湖跨海大橋予以一併打開。將來設計橋樑時將橋孔加以擴大,並加入海洋意象之設計元素,改善橋樑景觀,增加觀光吸引力。這些規劃方向都是朝著內海生機重現的方向思考。
當然這牽扯到專業技術評估問題,古地名平湖的澎湖曾有一座足以傲視島國的美麗內海海灣與豐富生態海上公園,然如今已然褪色,這是都市發展擴張所帶來的後遺症,如今思考挽救內海與重現內海生機必然屬當務之急,內海要恢復數十年前的生態成果恐怕是一條非常漫長的路,澎湖古八景案山漁火的消失正說明內海之死,縣長重視內海重現的意志堅定,也才會大膽提出橋樑打通計畫,並朝觀光設計與內海海岸美化的方向實施,其實不單單永安與中正橋的問題,重軍壓境的菜園海上牧場區域也需要強而有力的手腕去搶救內海生機,青灣至鎖港這段內海陸連島百年前其實是分離的,後來因為泥沙淤積與工程添加而慢慢連成一氣,方便了住民的進出但也使內海流動變緩,幾十年下來也逐漸讓內海生態衰退,是否青灣至風櫃間也該改以橋樑形式打通水道呢?這還是需要專業評估,但內海海域生機第一步就是擴大流力替換以達到初期換水的效益,這應該是可以取得共識的,期許這個議題繼續發燒或者爭論下去,最好的答案往往會在辯論中產生,內海之美是好遙遠以前的美好記憶了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