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澎湖正瘋著「看見台灣」澎湖特映會,中興戲院幾場看見台灣的特映會報名以秒殺來形容也不為過,17日上午的首映包含王縣長等都地方政要到場觀賞,這一部發人省思的紀錄片,即使主角是台灣國土的愛與恨,但也見到了澎湖鄉親關相關懷議題而積極參與欣賞影片,一部影片在千呼萬喚下也在澎湖特映,趕流行看影片之餘也要也得深思影片背後啟發的一些議題。
「看見臺灣」在美麗背後卻凸顯了更多的土地之痛,砂石盜採、過度開發、污水排放、檳榔樹的濫植、地下水超抽種種人為的破壞,讓臺灣地貌改變、人文與自然不和諧地對抗,此時已然是撕裂美麗的寶島台灣假象,共存共榮在台灣的土地上變得極度弔詭,土地的歷史與人的歷史正在譜寫一曲變調的進步史,從空中看見心裡的痛,從今日看過往日的過,但明日呢?
齊柏林導演在民國97年也協助縣府製作「飛行澎湖」,透過空拍影片呈現澎湖的美麗,此片也在縣府爭取世界最美麗海灣組織會員的入會資格時,和與會各國分享澎湖的美,幾年之後我們又看見的導演更大河之作看見台灣。澎湖有320公里海岸線,澎湖有70座以上的無人島,澎湖有百座以上的漁業用碼頭,澎湖有以觀光為利基的海洋活動正在發展,但澎湖卻只有一個脆弱的海文與地貌可以揮霍,開發與保育之間似乎很難找到一個平衡點,各項魚類的禁補或限採和漁民的生計與經濟的發展總是有著民情的衝突,海權的開放帶來養殖與休閒漁業經濟發展,但也正面臨污染近海生態的風險,城鄉風貌的改變帶來新市鎮的擴建,卻也改變澎湖的古老人文面貌,甚至破壞了原有的地景地物之美,我們禁採了文石,也規範了如丁香禁補與鳥類玄武岩保育島等措施,但為何我們的努力趕不上正在改變的澎湖面貌呢?因為法總是令於行卻不達於心,澎湖人即使認識了法,但又多少人接受了與土地永續共存的概念呢?最難的不是立法而是觀念的建立。
澎湖面臨著幾大嚴酷的議題,是即使縣府在生態保育立法、自然保護區公告、古厝修復獎勵等措施上正在努力,但民間如何檢視海岸線環境破壞,廢棄漁港的生態破壞,聚落空間解組的傳統文化消失,觀光活動開發與地景地貌和諧的相容性,我們必須思考是否還需要開發漁港?事實上漁業活動正在萎縮;如何規範觀光產業開發必須建立在生態與環境維持的養護計畫,即使澎湖越來越多人仰賴觀光活動生存;海岸開發的管制,如果我們沒有準備好善待海岸線;都市更新的進行如何相容於老社區的文化,當我們搶救老厝緩不濟急時。看見台灣引發最大的探討是看見美麗背後的哀愁,從空中看澎湖仍如此美麗,但隱藏在美麗之後的隱憂正逐步泛開。
沙港外海
中央街
望安土地公港沙灘
上:西嶼二崁民宿外的天人菊
中:白沙通梁榕樹的保安宮
下:吉貝北崁山菜宅群
右上:山水沙灘
右下:山水沙灘
左上:石泉風車碼頭
左下:風櫃無名港第二沙灘
右:案山造船廠海邊
中:觀音亭夕陽
左:菜園廢氣魚塭夕陽與釣客
望安花宅
風櫃無名港沙灘
吉貝東方龍馬旁的沙灘
吉貝東方龍馬
吉貝北海岸民宿
望安的將軍嶼碼頭
右:望安花宅古厝
中:吉貝聚落
左:東文古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