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變遷,傳統文化換新裝,金龜與米龜取代肪片龜好些年後,或許不少澎湖人會有些懷念乞千斤肪片龜的那些冬天。每到元宵總會想起小時候廟宇乞龜的種種記憶,文化的形式必然會隨著時代改變而轉型,像是一列停不下來的火車,但文化力量卻根深蒂固的抓住每個人的心,澎湖元宵越來越有大型文化盛會的雛形,各廟宇的自辦活動,串連起來越來越有縣市大型廟宇文化慶典的氛圍。熱鬧中不失虔敬,宗教儀式或宗教文化與觀光慢慢結合在一起,宗教是文化的一環,宗教發達的地區如澎湖,宗教文化佔地方文化的比率也就極高,諸如犒軍,安營,涼傘,作醮,哪一項不是澎湖庶民文化重要的一環,許多人一整年踏入廟宇的次數比不過元宵三天,廟宇文化在澎湖年輕一輩的記憶中正在消散,教條與學術式的廟宇文化復興運動是菁英主義的盲思,信仰本就為普羅大眾而生,當信仰的內涵出現傳承危機時,拯救廟宇文化的最佳利器就是讓普羅眾生重新接觸廟宇慶典,以更有趣的方式與更生動的形式去參與。
澎湖廟宇密度號稱全台最高,但至今卻發展不出一個可以遠近馳名的廟宇慶典文化活動,放眼望去只有元宵乞龜活動最有機會發展,因為這不是官方無中生有的慶典文化,而是來自民間自發性力量的文化元素且是行之百年,對於元宵乞龜發展投入必要之資金與人力本無可厚非,把澎湖元宵乞龜搞大,植入更多文化教育與在地認同的元素,如此澎湖元宵乞龜才能真的深刻深化與深入台灣創造澎湖旅遊商機。熱熱鬧鬧慶祝元宵,挨家挨戶這日都會準備幾隻仿片龜來祭祀祖先,但願仿片龜可以不單單在澎湖,更出現在台灣的慶典圖像內。當不少遊客開始投石問路詢問澎湖元宵怎麼熱鬧地參與時,我們反而該想想是否可以用更精緻的手法去把澎湖元宵乞龜文化推上國際舞台,即使東北季風真的這麼強,但文化的香火更是安詳的力量。